高中一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考试试题

点击数:392 | 发布时间:2024-11-26 | 来源:www.kislmq.com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大家目前做的工作,或许过于平淡,或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收获人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讲,任何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考试试题》感谢大伙的阅读支持,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第I卷

    1、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

    1.右图是出土的精美的西周利簋(guǐ)。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要紧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医生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现象紧急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C.西周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进步不平衡

    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下列剖析正确的是

    ①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预防贵族之间因权位和财产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保证了统治者的德才素质

    ④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①秦以前大家以金玉为印②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③秦将来玉玺为皇帝独有④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4.倘若有一名秦朝的政府*,他天天工作特别繁忙,除去将大臣的奏章总结整理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样,这名政府*应是

    A.丞相B.御史医生C.太尉D.郡守

    5.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需要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可以世袭

    6.杨家将的故事是依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备较大的自由权,但却遭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能应变,后战死沙场。除去以上的制约,他还遭到哪个的制约

    A.丞相B.知州C.枢密使D.通判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觉得,科举规范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含着一大量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规范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规范

    B.致使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大家思想的工具

    D.有益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机构

    B.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全国所有区域都设置了行省

    9.“洪武皇帝……期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一个人处置国家大事。但如此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没办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为此洪武皇帝

    A.建中朝机构参与军国要务

    B.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

    10.假如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如此的文字:“军机处1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类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大

    C.君主*不断强化

    D.古时候礼仪规范日趋健全

    11.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具备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A.雅典公民克里安

    B.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C.公民克里安的老婆

    D.贵族布达拉的老婆

    12.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权势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D.商鞅变法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能超越一分,超越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越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日的法定宽限时”。此规定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一定量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D.抑制工商业经济的进步

    14.《罗马法》规定:“所有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赞同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B.效益优先的原则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法律面前每人平等

    15.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

    A.罗马万民法B.罗马习惯法

    C.雅典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

    16.一学者如此评价某国政治规范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伴随经验走,绕着障碍走,如何消耗少,如何进步快就如何走,……温和中包括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民主共和制

    17.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只这样,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2、周四还要去下院同意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需要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同意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18.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规范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或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由于

    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D.防止了社会动荡,维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19.麦迪逊觉得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国家宪法,更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策略

    20.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赞同,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讲解所有法律及条款的权力

    21.对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22.右侧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款》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国内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C.清政府是一个*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3.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南京条款》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认可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因“不认可”而采取的行动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发动甲午中日战争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马克思说:“推进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剖析的正确理解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5.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规范》和《资政新篇》的一同特征是

    A.进步资本主义B.空想性

    C.反映农民的土地追求D.明确反侵略

    26.有人说,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和结束。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有

    ①金田起义②颁布《天朝田亩规范》

    ③定都天京④签订《南京条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纪录片《复兴的道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旧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日本全方位侵华

    28.慈禧过去说:“我本来是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的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一直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A.洋务派B.顽固派

    C.太平军D.义和团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觉得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规范

    B.具备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30.“以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假如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其他人肯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过去是一个让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将来,假如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其他人做皇帝,肯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

    A.辛亥革命*了封建规范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达成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我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手段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3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抑制平民的需要,维护贵族的利益。

    33.有人觉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4.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所有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况应出目前《马关条款》条款签订后。

    35.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叫做中国历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叫做新年代开始的一个要紧见证,是由于它标志宣告中国君主*规范的终结。

    第Ⅱ卷(材料题和问答卷)

    3、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与所学常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所有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常识,指出国内的丞相规范设立于哪一朝代?(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其中反映的唐朝政治规范的名字和主要用途。并结合所学常识回答,与之前朝代相比,唐朝宰相规范有什么特征。(4)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手段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3分)

    (4)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国内古时候政治规范变革的主要趋势。(1分)

    37.(10分)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未经议会赞同,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行;

    未经议会赞同,国王不可以征税;

    未经议会赞同,国王不可以在和平常期招募或保持常备军。

    材料三众议院……有*(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所有*案的全权。……凡需要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赞同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赞同,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款;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赞同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所学常识,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相应的内容。(2分)

    (2)材料二源于什么文献?该文献标志着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这部宪法不同权力部门之间关系的哪一要紧原则?该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4)依据以上材料,概述古时候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英美两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什么样的不同?(4分)

    4、问答卷:依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小题10分。

    38.(10分)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中国遭受次侵略战争、一个个不平等条款;其次,中国人也在不断反抗,寻求民族独立。回答以下问题:

    (1)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期望女王制止鸦片贸易,倘若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从英国的政治体制方面剖析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需要吗?为何?(2分)英国对中国发动第鸦片战争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什么不平等条款规定“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大陆游历、经商和传教”?什么条款签订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权势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3)分别写出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打造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第一个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字?(2分)

    (4)列举两例19世纪末中*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具体史实。(2分)

    1-35为选择题、判断题,每题2分,共70分。

    1-5BDBBD6-10CABCC11-15ABCCA16-20ACAAA

    21-25BBBAB26-30CCDDD31-35BBABA

    36-38为材料题、问题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

    (1)职能:辅助皇帝处置全国政务。(1分)朝代:秦朝。(1分)

    (2)名字:三省六部制。(1分)主要用途:降低决策失误。(1分)

    特征: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3)手段:废丞相,分散相权。(1分)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2分)

    (4)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君权不断强化。(1分)

    37.10分。

    (1)A高权力机构。(1分)B高司法机构。(1分)

    (2)文献:《权利法案》。(1分)政体:君主立宪政体。(1分)

    (3)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1分)

    意义: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者独立平等,但又相互制约,有益于预防*,推进民主政治的进步。(1分)

    (4)不同:英美两国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1分)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征;(1分)而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1分)享受民主的只不过少数奴隶主。(1分)

    38.10分。

    (1)不可以。(1分)缘由: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或答“英国当时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亦可,1分,本题仅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

    重要原因:为了发展国外市场(1分)和掠夺材料。(1分)

    (2)条款1、《天津条款》(1分)、条款2、《马关条款》(1分)

    (3)团体:兴中会(1分)政党:同盟会(1分)

    (4)黄海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1点1分,任两点,共2分)

    1、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时候的分封规范B.中国古时候的宗法观念

    C.中国古时候的礼乐规范D.中国古时候的仁爱思想

    B

    考试知识点:宗法制。从材料“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等信息比较容易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宗法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

    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哪些意义呢?简单说……第一,感觉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感觉但凡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一定辛亥革命()

    A.达成了民族独立B.*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意识

    D

    考试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剖析理解能力。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预的民族意识;“但凡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因此D项的表述全方位。

    3.有学者觉得“假如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含欧洲在内正在风靡君主规范的话,……不可以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

    A.实行政党政治B.实行联邦制C.实行民主共和制D.创立内阁制

    C

    考试知识点:1787年宪法。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在没先例的状况下,创造性的在一个大国确立了共和规范,这不可以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故选C。AB项错误,没办法与材料中的“风靡君主规范”相对应;D项错误,英国等也实行内阁制,不是美国的首创。

    4.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有益于中央集权的加大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都是古时候要紧的地方行政规范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学_科_

    A

    考试知识点: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下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不利于加大中央集权,总是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因此A项错误,故选A。BCD项都是正确的。

    5.下列历代手段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权势用途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D

    考试知识点:中国古时候加大皇权的手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分土变小,限制了地方割据权势的兴起,②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加大了对地方的监管,④明太祖废丞相,三司是宋太祖设立,故答案选B项。

    6.监察规范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大。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备监察职权的是()

    A.御史医生B.通判C.按察司D.军机处

    D

    考试知识点:古时候的监察机构。ABC项均具备监察职权,A项是秦朝设立的监察中央百官的机构;B项是北宋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官职;C项是明清监察地方的官职。D项是清代的中枢权力机构,但无实权。故选D。

    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C

    考试知识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总统、国会,并未提及“高法院”,故不成立三权分立选择,只能就题干意思概括出“权力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本无体现。所以答案选C。

    8.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

    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叫做“骑士皇帝”的德皇威

    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征是

    A.具备浓厚的*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高的政治权利

    A

    考试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析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重点信息“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骑士皇帝”等,结合所学常识,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可知,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是实。德国皇帝的权力非常大,显示了其*主义;而其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骑士皇帝”,这又显示了军国主义特征。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

    9.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主题为“你是不是赞成保留英王”的*调查,结果70%民众投

    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十一国庆节就是英王的过生日,英王过生日不同,十一国庆节也就不同。对

    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人尊重历史传统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D.英王在国家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D

    考试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光荣革命”后应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英王渐渐丧失权利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无足轻重,但其依然是国家的象征,所以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10.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赞同而产生。”法国*初

    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府落入议会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倡导是()

    A.主权在民B.三权分立C.“君权神授”D.社会契约

    A

    考试知识点: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均由人民赞同而产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11.某次常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倘若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需要拥有什么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③需要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D.①②③均正确

    D

    考试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在目前的英国政体之下,要当选为英国的首相,需要领导一个政党,并且参加议会选举,在议会中成为第一大党,获胜后成为首相,但在形式上要同意国王的任命。因此①②③均正确,故选D。

    12.明朝废除丞相规范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打造的官制是()

    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

    A

    考试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内阁的形成及职能有初步知道。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日理万机,但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便设内阁大学士,使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与机务;明成祖即位后,内阁大学士得以参与机务,称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与机务的机制自此开始。

    13.袁世凯过去把当年促进清帝逊位的历史性一幕很形象地称为“拔大树”。“拔大树”要紧的历史价值在于

    A.标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已完成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政体

    C.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很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B

    考试知识点:辛亥革命。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清帝逊位”的历史价值在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政体

    14.西方历女人继承王位者数见不鲜,到了现在,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旧是女王,但国内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常见排斥女人,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进步水平的差异

    A

    考试知识点:中国宗法制的传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秘诀。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不难发现,“西方历女人继承王位者数见不鲜”而“国内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这种中西差异的主要成因只能是中国自古就有宗法制的传统。

    15.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肯定地区,以血缘为纽带结实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高统治者开始打造皇帝制B.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C.周围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很大扩张

    B

    考试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常识剖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题干结论描述的是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伴随中央集权规范的打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A、C、D结论不符合材料含义。

    16.某学者描述中国的一种规范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规范是指()

    A.汉代内外朝规范B.唐代三省六部制C.元代行省规范D.明代的内阁规范

    D

    考试知识点:内阁制。内阁中权力大者是内阁首辅,等于过去的丞相或宰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但内阁首辅虽然等于宰相,却并没以前朝代宰相的权力,并不可以对皇帝形成制约,只不过皇帝的高级顾问,此即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个时候的首辅虽然不拥有前代宰相的权力,不可以制约皇帝,事情的后裁决权在皇帝手中,但其所作的事情却与前代的宰相大同小异。故选D。

    17.秦朝设置的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A.执掌军政大权B.负责审核政令C.负责草拟政令D.负责监察事务

    D

    考试知识点:古时候监察规范。秦朝的御史医生,负责监察百官;西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刺史位卑网站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一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置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平时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C

    考试知识点:内阁制与军机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程内容的识记能力。无论是明代内阁还是清代军机处都不可以统率六部,也不可以参与决策和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他们不是法定机构,可以参与机要政务,但没决策权。所以答案选C。

    19.国内古时候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类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皇权B.加大对少数民族管理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A

    考试知识点:B不对,材料中的机构并不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C不对,上述机构并不是都是专职监察机构;D不对,与题干无关,对农民的控制是统治者的目的之一而非趋势。

    20.《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需要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需要严加惩治。这一规定表明()

    A.罗马法已经做到了法律面前每人平等

    B.罗马法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C.罗马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完全一样

    D.主人处死自己奴隶只能遭到较轻的处罚

    B

    考试知识点:控制剥削奴隶,让奴隶服从主人,也就是当时贵族的权利,并严加惩治逃亡的奴隶和隶农由于他们不服从主人的统治,而主人主如果指奴隶主贵族,因而答案为B。

    2、非选择题(共40分)

    21.(28分)“革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美国作为历版图大的国家,在政治规范革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1、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赞同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但凡国王的诏令需要由赞同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是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赖而*离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赖即告离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1、图示2、图示三反映的政治规范分别是国内历什么朝代开始实行的何种规范?(6分)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的职责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常识对图示二这一规范进行简单评价。(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国家的什么政体?(2分)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征?(2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哪些权力?(3分)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进步健全的经历。(4分)

    (4)材料1、材料2、材料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4分)

    考试知识点:古时候中国政治体制,近代西方政体。(1)本问是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的考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图二中的门下省具备审核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诏书,尚书省是实行的职能,然后再打出三省六部制有哪些用途即可。(2)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图中展示的是三权分立,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3)材料中叙述的是英国的政体,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来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利,到责任内阁的确立在18世纪中期,国王统而不治称为虚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本问需要学生有肯定的课本基础和剖析总结的能力。(4)本问是问的“实质”,材料一通过分权加大*,材料2、三则是加大民主的体现,这是社会性质和执政阶级决定的。

    22.(12分)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龄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非常了解,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的选择。2003年春季,虽然与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国内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觉得: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何?

    (2)女王伊丽莎白假如反对,布莱尔是否会因此撤兵?为何?

    (3)议会中大部分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么样?

    考试知识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1)英国责任内阁制要紧的原则就是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在攻打伊拉克问题上内阁成员大体上是同意的。(2)女王反对,布莱尔没必要撤兵,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首相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3)此问考查的是责任内阁制的基本的的原则。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赖案时,首相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